找到相关内容130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世界各国的佛教(1)

    ,铺上随身携带的坐具一领,或草织蒲团一个,两足跏趺(俗称为盘足),便心安理得地度此旦暮了。  行:赤足或芒鞋,光头安详而走。昔在印度,至多上面打了一把伞,晴遮太阳雨遮水。传到中国,雨伞换了箬笠,所以...

    南怀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5367821.html
  • 出家因缘(传喜法师自述)

    抽烟、喝酒,老酒瓶随身带着,一天两顿,不喝得醉醺醺的,不能罢休的。怎么办?就担心他。后来当天晚上就做梦,梦里面做到我父亲死掉了,我痛哭得不得了,非常伤心。然后有一个声音跟我说:你爸爸在什么地方,我带你去...

    传喜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0667892.html
  • 佛教常用器物(2)

    经常安置的‘香炉、花瓶、烛台’等三种供具。‘香炉’也是大乘比丘们,必须经常随身携带的‘十八物’之一。 ‘香炉’的质料:有金质的、银质的、铜质的、铁质的。也有用玉石、宝石、普通石料、象牙、琉璃... ‘齿木’又名‘杨枝’。它是原始佛教时期,出家人用以刷牙和刮舌的木片。它也是大乘比丘们所应该随身携带的‘十八物’之一。唐代义净大师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说:‘每日旦朝,须嚼齿木;揩齿刮舌,务令如法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2867915.html
  • 那山那寺那僧(再访狮子岭兜率寺纪实)

    最后一次努力劝说我出家。这一次我们对佛理的探讨较前几次更加深入,最后,我把自己随身携带的《大乘起信论》供养给了正觉师,因为他只看过慧律法师所讲的《大乘起信论》开示,没看过《大乘起信论》这本论,因此他十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2667995.html
  • 探秘汶上圣物

    晶莹剔透的水晶念珠搭落在金棺之上,这种天然的水晶珠被称为摩尼串珠,珠体直径约0.8厘米,椭圆形,中有绳穿,共有一百零八粒,是当时高僧的随身法器,也是修炼者所持串珠的上品,级别最高,代表了北宋时期水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30168311.html
  • 唯识三十论释(1)——守培法师

    随身大小,有卷舒故。  或执我体常至细,如一极微,潜转身中作事业故。  又有执即蕴是我。又有执离蕴是我。又有执我与蕴非即非离。如是所执,皆妄想分别,未见我之真义。破文不录,以今无此执着故。  凡夫、小乘...

    守培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368369.html
  • 文白对照《清凉山志》(2)

    不知去向。  原来,在《清凉山志》中说:这位三王子前两世曾是僧人,故而生知宿命,听了老僧的话,心中不觉一动。于是他细细回味往生,终于想起自己在周朝之后,曾为晋楚世家弟子,刀箭随身,杀人无数,便深悔自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4268400.html
  • 杭州飞来峰藏传石刻造像的风格渊源与历史文化价值

    和尚,自号契此,为浙东明州僧人。形裁,蹙额皤腹,以杖荷布袋随身,而且言行奇特怪异,并具神通。圆寂前说“弥勒真弥勒,分身千百亿,时时示时人,时人自不识”。因而被认为其为弥勒的化身。北宋以来,汉地佛教造像...

    谢继胜 高贺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4168846.html
  • 惟贤法师:实修问答集

    随身而现,就像影子一样是变化的;露呢就是不管你多富有、地位多高,这些就像早晨的露水,一会儿就没有了;电就是人生的光阴,如电光火石一样,很快,一闪就没有了。这几个譬喻说明众生、宇宙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,不...

    惟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1268944.html
  • 天台宗传承资料(1)

    为入道安心之要。玄朗大师的性格,喜好山林,曾隐居婺州浦阳县左溪岩三十余年,独坐一龛,麻衣疏食,修头陀苦行,随身仅十八件僧物。天宝十三年九月十九日,呼门人曰:“吾六即道圆,万行无碍,戒为心本,汝等师之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3669610.html